福鼎风土人情
日期:2018/1/29 16:23:39 / 人气: / 原文地址:www.brtcs777.cn/m/news/2018-1-29/225.html
福鼎市,位于福建省东北部,东南濒东海.陆地面积1461.7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14959.7平方公里。因其境内山太姥山之覆鼎峰而得名。福鼎海域共有大小岛屿81个,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温暖湿润,雨量充沛。沿海的秦屿、店下两镇为福鼎的主粮区,建立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。山区大片丘陵地可以造林、种茶、种果等。
福鼎文化底蕴深厚,有道教、佛教、儒教文化,独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文化、独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。福鼎话是以福鼎县城桐山镇的桐山话为代表,还有闽南话、福州话、莆仙话(兴化话)、客家话(汀州话)等。
风景名胜
太姥山岳景区
太姥山岳景区距秦屿镇15公里,为太姥山
风景名胜区之精华所在。其面积为24.6平方公里,东达太姥洋,西至白琳镇、五峰桥,南至面头山顶,北抵八尺门港。山势傲岸秀拔,恢宏磅礴,山海奇景,天造地设。太姥山景区有54峰、45奇岩怪石、100多个岩洞,共360余景。以峰险、石奇、洞幽、雾幻四绝著称于世。
冷城古堡
冷城古堡位于秦屿镇冷城村,由冷城古堡和灵峰古刹组成,总面积1.5平方公里。
冷城古堡建于明嘉靖年间(1522~1566年),为抵御倭寇而筑。城堡成圆形,砖石结构,绕村一圈,周长1127米,高5.6米,厚4.67米。设有东门、西门、南门三道城门,至今保存完好。城内古街、民居、山墙、小巷,古香古色。城中尚有三官堂、猴仙宫等古迹,以及冷城农民暴动等革命遗址。
冷城村曾是古代文人荟萃之地。南宋时,著名史学家郑樵、理学家朱熹先后在此讲学,所设石湖书院遗址尚存。朱熹高足杨楫出生于此。
瑞云寺
瑞云寺位于福鼎县硖门畲族乡,地处太姥山系之凤山下。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元年(936年),号称“太姥第一寺”,为福鼎六大寺之首,闽东著名古刹。寺院布局结构为园林式。院内有葫芦阁、赏花楼、大雄宝殿、钟鼓楼、观鱼台、半月湖、荷花池等建筑,照墙和寺壁有福建大画家李霞画的人物浮塑,斗拱、梁栋有人物、飞禽走兽、花卉等雕刻,展现了南方园林建筑之艺术风格。寺内尚存宋宣和石斛等古迹。寺前寺后,有古枫树、感触树和千年银杏、铁苏。寺周围有“平冈松涛”、“层峦烟雨”、“陇头晚笛”、“岔门归樵”、“院前望耕”、“葫芦沽酒”、“月湖垂钓”、“枫林夕照”、“寺塔卧云”、“蝉鸣秋声”、“竹院迎风”、“钟声啸月”、“梅亭放鹤”、“蕉园赏菊”、“雪岭寻梅”、“花井掬泉”等凤山十六景。
俞山岛
嵛山岛是隶属福鼎市管辖的一个岛屿,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。岛上是一个乡级建制,有4个村落,这些村落全都坐落在海岸边上,村民以渔业为生。嵛山岛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,还有以淡水形成的瀑布。嵛山岛有两个湖泊,一个是“大天湖”,另一个是“小天湖”,这两个淡水湖被合称为嵛山岛“双珠”。嵛山岛由大嵛山、小嵛山、鸳鸯岛等11个岛屿、4个礁石组成。大嵛山岛直径5公里,面积21.22平方公里,最高处纪洞山海拔541.3米,为闽东第一大岛。位于霞浦东北海域,距离三沙古镇港5海里,是闽东最大的列岛,由大嵛山、小嵛山、鸳鸯岛、银屿等十一个大小岛屿组成,陆地面积28.3平方公里,海岸线长30.12公里。
牛郎岗
牛郎岗海滨旅游度假区,位于福鼎市秦屿镇东南方,依山面海,与嵛山岛隔海相望。这里气候冬暖夏凉。牛郎岗海滨沙滩平坦、明净,环山绿树成荫,周围礁石造型各异,有鸳鸯礁、织女洞、海上一线天等自然景观。
饮食文化
福鼎白茶
天宝物华,瑞草白茶。
茗分六类,萃乎其拔。
世界白茶在中国,中国白茶在福鼎。
福鼎小吃
大米类:鼠曲粿、年糕、水粿、红龟、米粉、米面、锅边糊、糍粑、汽糕、烧卖、汤圆、馍馍、粽子、扁食等。
蕃薯类:九隐包、蕃薯粉溜、三角饺、马蛋等。
面粉类:麦饼、面鱼、蛋卷、包子、手打面、春饼、面茶、光饼、推酥饼、千层饼、麻晶饼、马蹄糕、福鼎小笼包等。
芋类:芋泥、芋酥、芋丸、挂霜芋、假膏腻、福鼎槟榔芋等。
鱼类:鱼片、鱼丸、鱼饼、鱼面、鱼卷、鱼枣、川汤等。
肉类:福鼎肉片、扁食、肉筋、牛肉丸、牛杂汤、猪肚鸡、叫化鸡、福鼎肉燕等。
民间文化
民间文化活动有龙灯、马灯、铁枝、线狮、腰鼓、提线木偶、威风锣鼓、福鼎饼花、太姥茶谣等。
著名人物
1、杨楫(生卒年不详),字通老,长溪县潋村(今秦屿潋城)人。 南宋理学家。
2、林汝浃(1178—?年),字伯深,号则庵,长溪县幼儒乡望海里九都(今福鼎磻溪)花门头村人。南宋武状元。
3、朱腾芬(1881—1932年),字承芳,号馨梓,化名达三,清光绪七年(1881年)生于福鼎县果洋村。中国同盟会,致力于国民革命。
4、黄丹岩(1897~1934年),丹山、曾名彦彰,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7年)生于福鼎县秦屿屯头斗门村。福鼎县党组织和红军赤卫队的早期领导人之一。
5、黄淑琮(1906~1934年),学名黄坚,号石卿,福鼎店下筼筜村人,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。福鼎县党组织和红军赤卫队的早期领导人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