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养生保健 重在生活起居
日期:2018/2/2 14:07:06 / 人气: / 原文地址:www.brtcs777.cn/m/news/2018-2-2/228.html
俗话说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。春季作为一年的开始,是进行身体保养,为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好时机。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、万物始生的特点,注意养护阳气,着眼于一个“生”字。按自然界属性,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,在志为怒,恶抑郁而喜调达。春季精神养生要力戒暴怒,更忌情怀忧郁。要充分利用、珍惜春季大自然“发陈”之时,借阳气上升、万物萌发、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,通过适当调摄,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,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。
穿衣:着装下厚上薄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,天气乍寒乍暖,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,对寒邪抵抗能力有所减弱,所以,初春时节不宜顿去冬服,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,不可骤减。《千金要方》主张春时衣着宜“下厚上薄”;《老老恒言》亦云:“春冻半泮,下体宁过于暖,上体无妨略减,所以养阳之生气。”春季天气忽冷忽热,短暂性的气温升高,很容易给人造成夏天来了的错觉,很多人过早地穿上夏天的服装。其实这样的危害很大的,很容易让身体受风形成疾病。俗话说:“吃了端午粽,才把棉衣送”。因此,春季人们要注意适时添减衣被,“不宜太寒,也不宜太热”,减衣不宜过早过多,有冷空气影响时还要及时加衣,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。
饮食:增辛甘宜少酸 春季阳气初生,宜食辛甘发散之品,不宜食用酸收之味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说:“肝主春……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……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用辛补之,酸泻之。”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,酸味入肝,具有收敛之性,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。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,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、疏肝理气的草药,如枸杞、郁金、丹参、元胡等;或选择辛温发散的食品,如大枣、豆豉、葱、香菜、花生等配方选膳。
起居:保持空气流通 春季养生按照“春季风不小,要防痛深扰”的原则,要保持饮食、起居规律平等,保持阴阳平衡,注意精神、饮食、起居的调摄和药物的使用。起居环境卫生也很重要,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,一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阴暗死角的污垢清扫干净。居室里要保持清洁卫生和空气流通,厨房、卫生间的异味要排除掉,减少空气污染,注意调节好室内温/湿度。在生活起居方面,可以晚点睡,早点起,逐渐开始晨练。
防病:阻断温邪上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,各种致病的细菌、病毒随之生长繁殖。温热毒邪开始活动,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、流脑、麻疹、猩红热、肺炎也时有发生和流行。为预防春季疾病,要常开窗,使室内空气流通,保持空气清新;加强锻炼,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。注意口鼻保健,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。
初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,正处于阴退阳长、寒去热来的转折期,是由寒向暖过渡时。人的抗病能力和气候适应能力较弱,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,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染,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和少年儿童,尤应注意防范。
养生:重点养肝护肝 春季天气乍暖还寒,气候变化无常。按自然界属性,春属木,与肝相应,中医认为肝主情致,因此,立春养生重点是养肝、护肝,调节心情,保持心情舒畅,防止“肝火上升”。心情舒畅,既可防止肝火上越,又有利于阳气生长。要戒暴怒,忌心情忧郁,做到心胸开阔,乐观向上,保持心境恬愉好心态,有利于疏肝理气。
运动:节奏和缓适宜随着气温回升,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,以加快血液循环,促进气血运行。老年人比较适合节奏和缓的运动,如春游、放风筝、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。需要注意,这个时节运动不宜剧烈,不宜大汗淋漓、气喘吁吁,否则可能耗散阳气,对养生不利。漫步时可以做做揉肺运动。肺经在手臂内侧,经肩窝开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,所以取其上下两端的穴位来按摩,会有很好的保健效果。这两个穴位比较好找,一个在肩窝位置的中府,另一个是大拇指的少商穴,每天早晨起床用手半握拳,各敲一百遍即可。
主办单位:中华预防医学会